当前位置:盘龙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古代科举透视:揭秘常有考生意外死亡的真相

古代科举透视:揭秘常有考生意外死亡的真相

2020-11-04 22:32:24 来源:盘龙历史网

  古代科举作为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道路,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能够中了状元,那是举世无双的荣耀啊。而在中国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外国人看做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竞争如此激烈,难免会有些特殊的手段,大概那个时候科举也是一名二运三风水的事情,只不过,有些人还是要通过非常的手段取得名望。

  说起科举考试,中华传统文化的流传和发扬光大,与科举考试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想必这也是科举在历史上最有积极的作用。在江南贡院800多年历史中,共产生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百万名举人,明清时全国半数官员出自江南贡院。清朝江南贡院举行过112次乡试,在这里中举又在京城会试中中了状元者,江苏49人、安徽9人,共58人,占全国112个状元总数的51.78%。

  明清两代的名人如“吴中四才子”之一的著名书画家唐伯虎、《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 、“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以及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历史争议人物李鸿章,均由此脱颖而出。清朝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

  周道祥介绍说,同为南京近畿的江苏、安徽,清初称“江南省”,康熙时始划分苏、皖两省,而政治、军事仍为一体,乡试仍沿用明南京近畿制,两省举子都来南京应试,但不是各县所有的秀才、廪生都可以参加考试,而是要事先通过预试录取。

  秋闱三场要考九天七夜

  开科这年二月,安徽省的考生到上江考棚(现南京市第六中学)、江苏省的考生到下江考棚(现南京市第一医院),三天三场考试及格后,领取文凭方可参加乡试,而乡试等于现在省考,也是三年一次。

  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科考在当时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

  当时的号舍一律南向成排,长的有近百间,短的也有五六十间,巷口门头大书某字号,备置号灯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天饮水之用。两排号舍之间留约四尺宽的长巷,号舍屋顶盖瓦,每间隔一砖墙,每号对面的墙壁上留有小龛,可以放置小炉以热茶水,考试期间伙食由考生自备。因为乡试时间较长,加上天气闷热,饭菜很快就会变质,所以考生一般都只带干粮充饥。
kk历史网推荐

  古代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国考与古代科举有什么区别?深度解读科举等级制度


本文标题:古代科举透视:揭秘常有考生意外死亡的真相 - 历史解密
本文地址:www.lishi5.com/news/1800.html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古代科举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