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历史,看历史,就在盘龙历史网 |
官方微信

盘龙历史网手机版 |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盘龙历史网 > 历史人物 > 宋朝 > 游酢

游酢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少颖悟,过目成诵。程颐一见,谓其资可适道。后程颢令扶沟,设庠序,教人召酢职学事。元丰五年,登进士,调萧山尉,改博士。以便养,求河清县。范纯仁出判河南,待以国士,有疑义辄与参订。移守颍昌,辟为学教授。还朝复相,即除酢太常博士。纯仁罢,酢亦乞外。徽宗立,召为监察御史,出知和州,岁余,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复知汉阳军,历舒、濠二州。罢归,寓历阳,因家焉。卒葬其处。酢操行纯粹,处事优裕,历官所至,民载之如父母。所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学者称廌山先生。初与兄醇俱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程颐见之京师,谓其资可以进道。程颢兴扶沟学,招使肄业,尽弃故所习而学焉。第进士,调萧山尉,近臣荐其贤,召为太学录,迁博士,以奉亲不便求知河清县。范纯仁守颍昌府,辟府教授,纯仁入相,复为博士,签书齐州、泉州判官,召还为监察御史。历知汉阳军、和、濠三州而卒。
人物关系
  • 名    称游酢
  • 别    名游定夫,廌山先生
  • 字    号定夫
  • 国    籍北宋
  • 民    族汉族
  • 出 生 地建州建阳长坪
  • 出生日期1053年二月十五午时(皇佑五年癸巳年)
  • 逝世日期1123年6月18日(宣和五年五月乙亥日)
  • 职    业北宋著名理学家
  • 代表作品《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
1

人物介绍

游酢简介

游酢(1053~1123年6月18日),字定夫,号广平,又号廌山,建阳长坪人,北宋著名理学家。少年时就聪慧过人,老师和名儒都十分推崇他。16岁以后就受教于族父游复和江侧等人,研读经书,擅长文学。熙宁五年(1072年),游酢举乡贡,到京城游学,拜见程颢,程称赞他“其资可以进道”。

八月,程颢任扶沟县(今属河南)知县,提倡圣贤学说,荐举游酢主管县学教育。在扶沟,他得颢亲炙,精研儒家经典,学识大有长进。元丰四年(1081年),游酢与杨时到颍昌拜程颢为师,著有《明道先生语录》。游酢和杨时南归,程颢目送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吾道南矣!”翌年游酢中进士,任越州萧山县(今属浙江)县尉。县衙内有积案10年得不到判决,一经游酢讯问,分析案情,即予结案。

元祐元年(1086年),游酢被召升为太学录。翌年授博士(待次)。因生活困难,向朝廷请求外放,得任河清县(今属江苏)知县。当时范纯仁任知府,待游酢为国中贤士,遇有疑难政事,总是同他商量。后来范纯仁转任颍昌知府,推荐游酢担任府学教授。元佑八年,范纯仁回朝廷任宰相,任命游酢为太学博士。他和杨时到洛阳拜程颢之弟程颐为师,编有《伊川先生语录》。

  

一天,游酢与杨时谒见程颐,程颐正在闭目静坐,他们两人在门外侍立。等程颐醒来,不觉门外已雪深三尺,因而留下“程门立雪”的佳话。游酢在程颐席旁诵读张载的《西铭》,读后说:“这就是中庸的道理。”程颐先生称赞他有创见,能理解言外的道理,赞许他道德品质纯良,学问日益长进,办政事能力,也超过别人。

宋哲宗亲政,罢范纯仁官,游酢请求调离京都。绍圣三年(1096年)赴任齐州(今属山东)判官。同年冬,他回建阳为父守孝。过两年,在家乡长坪廌山之麓建草堂,讲学著述,所著有《论孟杂解》、《中庸义》等。元符二年(1099年),游酢调任泉州签判,赴任前,筑水云寮于武夷五曲,作为著书立说的处所,撰《易学》、《诗二南义》。次年十一月,徽宗即位,游酢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他励精图治,议论士风,侃侃而言。次年,出知和州(今属安徽)。崇宁四年(1105年),主管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两任祠官后,于政和元年(1111年)复任汉阳军知军。以后任舒、濠州二州(今皆属安徽)知州。

所到之处,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在濠州任上,因属官违法遭贬,游酢受到牵连,宣和二年(1120年)被罢知州,寓居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省)。宣和五年五月乙亥(二十三)日(1123年6月18日)病逝于寓所,终年71年。葬含山县车辕岭,谥号“文肃”。有文集10卷传世。

2

游酢传略

> 人生经历

游酢,字定夫,建阳人。少颖悟,过目成诵。程颐一见,谓其资可适道。后程颢令扶沟,设庠序,教人召酢职学事。元丰五年,登进士,调萧山尉,改博士。以便养,求河清县。范纯仁出判河南,待以国士,有疑义辄与参订。移守颍昌,辟为学教授。还朝复相,即除酢太常博士。纯仁罢,酢亦乞外。徽宗立,召为监察御史,出知和州,岁余,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

复知汉阳军,历舒、濠二州。罢归,寓历阳,因家焉。卒葬其处。酢操行纯粹,处事优裕,历官所至,民载之如父母。所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学者称廌山先生,谥文肃。

(原载 乾隆二年《福建通志》)【译文】 游酢:字定夫,建阳人。自幼聪颖好学,经书看过一遍就能熟记在心,倒背如流。程颐刚一见到 他,就知道他将来可以担当重任,传承道统。后来,程颢调任扶沟知县,筹备设立学校,派人迎请游酢到学校赴职。元丰五年游酢中进士后,初任萧山县尉,改任博士。嗣后,游酢以便于奉养双亲为理由,请求就近调任河清县。

范纯仁贬官后,出判河南,将游酢视为当作国家栋梁,在学术上遇有疑难问题,经常与他一起切磋交流。范纯仁出任颍昌府长官时,又聘请他担任学府教授。范纯仁回朝复职,执掌宰相大权后,立刻任命游酢担任太常博士。后来范纯仁罢官,游酢也请求外任。宋徽宗即位后,游酢被召回任监察御史,出任和州州官。一年之后,调为宫观官掌管南京(商丘)鸿庆宫,居住太平州。

过了不久之,游酢又被起用治理汉阳军,历任舒州和濠州州官。罢官后寄居历阳,在此安度晚年。游酢逝世后也埋葬在这里。游酢一生品行纯正,高风亮节,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在任期间,足迹所到之处,百姓拥戴犹如父母。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被学者尊称为廌山先生,谥文肃。

  

宋帝赞游

皇天眷命,泰运南旋。祈我邦国,亿万斯年。

伟哉圣道,光载南传。允矣君子,德业精专。

春光融融,秋月娟娟。泰山之峻,河海之渊。

先生风教,丽日中天。四方其训,朕有赖焉。

——宝祐三年(1255年)

游酢诲子

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
门前獬廌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3

福建文化

游酢与福建

福州乌山上有“九贤祠”,奉祀着福建省历史上九位著名学者:游酢、杨时、胡安国、罗从彦、李侗、蔡元定、蔡沉、黄干、真德秀。游酢便是九贤之首。游酢,字定夫,号豸山,又称广平先生,谥文肃。生于1053年,卒于1123年。福建建阳禾平里长坪村人。宋元丰进士,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家。

历官太学博士、教授、监察御史、知府、知州、将军等职。追封朝奉大夫、赠大中大夫。他理政有方,为官清廉。学术上师承二程,并将理学传于福建,为闽学的创始者,誉为“闽学鼻祖”,着有《易说》、《中庸义》、《诗二南义》、《论语杂解》等。游酢20岁,在京城上太学时相遇著名理学家程颐,程赞他:“其资可以适道。”程颢、程颐两兄弟,以传道兴学为己任。当年八月程颢赴任河南扶沟县令时,特邀游酢为该县教谕,一面担任学职,一面又受业于程颢。游酢以灵利高才而见称。游酢28岁(1081年),会见杨时,并一起前往河南颍昌,引荐给明道先生,就学于程颢。

同年游酢、杨时学成南归时,以师礼见明道先生,程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从此二程的理学传播到东南各省,传播到福建,同时形成了独特的闽学体系。游酢40岁(1093年)时,与杨时早已登进士第。这年严冬,他与杨时前往洛阳拜程颢之弟、大理学家程颐为师。二人来到程家,欲拜程颐,却见程先生瞑目养神。

二人进退两难:进,恐惊动先生休息﹔退,虑耽误学业。只好候之门外,立于雪中。程颐既觉,已雪深尺余,程子感慨地说:“贤辈尚在此乎!”游、杨勤学尊师,传为千古佳话。这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引以骄傲的典故“程门立雪”。游酢46岁(1099年),任泉州签判。为拓展福建文化,他弃官回故里。在建阳县禾平里荐山之麓构筑草堂,他在此著有《中庸义》和注解《孟子》、《论语》等文章。

次年他又在武夷山五曲筑“水云寮”,著有《易说》、《诗二南义》等,并广收学生,传道授业,使闽学理论得以完善与推广。游酢书法艺术造诣很高,尤以草书著称,游体草书于清朝编入《草字汇》,称其“草圣”且与宋“苏、黄、米、蔡”四大名家齐名,当代的《中国书法大字典》、《草书大字典》等均有收入,部分书法拓片今存南平市博物馆。他的诗论是我国古代儒学、理学家的文学观的一个缩影。

游酢从政四十余年,勤政廉洁,惠政在民,受任越州萧山尉时,该县积案甚多,经游酢审理,疑案均解,决狱有方,其精明干练,使人诚服。他政绩卓著,勤政更新。征敛有度,虽有兴作,而不劳民。功绩斐然,有口皆碑。游酢的学生中著名的有黄中、胡文定、胡宪、吕东莱等人。黄中既是游酢门人,又是游酢的外甥,深受游酢的器重,实得游酢理学之真传。朱熹是黄中的学生,所以朱熹是游酢的三传弟子。朱熹对游酢极为崇拜,深受游酢理学思想之影响。朱熹在他的《四书集注》中引用了许多游酢语录。所以说朱子理学体系的形成是受游酢、杨时的影响。游酢、杨时对传播洛学、开创闽学做出巨大贡献,堪称闽学的“开山鼻祖”。

福建人民纪念他,文人学者崇拜他,才在福州乌山建祠奉祀。

4

北宋理学

游酢与北宋理学

建阳因朱熹集理学思想文化之大成而成为闽学的发祥地;游酢则因将中原洛学南传入闽成为开闽学先河者。熙宁五年(1027),20岁的游酢行冠礼之后,离开长坪,慕名赴洛阳拜见明道先生程颢。先生对这位风华正茂的弟子十分赞赏,便断言“其资可以进道”。同年八月,程颢出任河南扶沟县知县,特意举荐游酢任该县教谕。从此,注重酢学有专攻,成为福建闽北最早接受“洛学”的学者。元丰四年(1081),游酢又荐将乐杨时一道拜程颢为师。

不到一年,两人同时告别老师。程颢嘱咐他俩把理学传向南方,目送他俩离去,怡然自得说:“吾道南矣!”其时,游酢已师事程颢十年,而杨时还不到一年,“吾道南矣”,主要还是对游酢而说。然而,如今学者津津东道“吾道南矣”这个典故时,只说杨时而不提起游酢,有悖于历史事实。元祐八年(1093)游酢已是进士出身的太学博士,仍好学不辍。这时程颢已辞世。

这年冬天,游酢为了进一步探索孔孟理学思想,便冒着大风雪偕好友杨时一起到洛阳拜伊川先生程颐为师。游酢、杨时来到程家时,正巧先生在瞑目静坐,两人见状,不敢贸然惊忧先生,恭敬地侍立一旁静候。待先生醒来时,天色已晚,先生叫他俩改日再来,待他俩走出门外时,雪积一尺多深。这就是尊师重教“程门立雪”的典故。游酢正是凭着这种勤勉好学的精神,尽得理学的真谛,成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游酢学成南归,悉心传授理学,使理学得以南传,“中兴于南”与后来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师承关系,被尊称为“道南儒宗”。在程门四大弟子中,游酢被列为第一大弟子:“二程得孟子不传之秘于遗经,以得天下,而升堂睹奥号称高弟者,游(酢)、杨(时)、谢(良佐)、吕(大然)为著。”

游酢传播“二程”理学的主要功绩在于作《明道先生语录》,将程颢平时的言行记录整理成书。以后杨时准备收集伊川先生语录时,也请游酢提供材料,因为游酢占有二程的第一手资料。朱熹与“二程”生不同时,无缘当“二程”的学生,只能算是再传弟子。朱熹后来成为“集理学之大成者”,其中也有游酢传播理学的功劳。朱熹整理的《程氏遗书》、《伊洛渊源》等书,都采用了游酢整理的史料。“若非载道来伊洛,安得传心到考亭。”明代学者苏章的诗句,公正地评价了游酢开闽学之先河的历史功绩。

相关新闻阅读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上古隋朝民国夏朝唐朝五代十国商朝宋朝春秋战国元朝秦朝明朝汉朝清朝三国晋朝南北朝周朝其他朝代辽朝金朝近代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