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龙历史网 > 传统文化 >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解读重阳节的真正起源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解读重阳节的真正起源

2020-11-05 00:07:33 来源:盘龙历史网

    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已经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厉来,不管是皇宫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在重阳节这天都会参加祭祖、喝菊花酒、插茱萸、登高望远等活动。俨然,这些传统的习俗已经被传承几千年。那么,重阳节的起源是什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九九重阳节又占据着什么样的文化地位?而关于重阳节又有什么样的传说?接下来,kk历史网为你解读。

  九九重阳节起源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九重阳节-kk历史网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这一风俗始于东汉。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kk历史网推荐

  又是九九重阳节:古代人过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古代重阳节喝什么酒?古人重阳节喝菊花酒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传说与那个人物有关?


本文标题:重阳节是什么意思?解读重阳节的真正起源 - 传统文化
本文地址:www.lishi5.com/news/4911.html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重阳节
传统文化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