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盘龙历史网 > 文史百科 > 夏朝文化:揭夏朝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及特点

夏朝文化:揭夏朝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及特点

2020-11-04 23:51:20 来源:盘龙历史网
    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纪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干为名,说明当时用天干作为序数已较普遍。那么,你知道夏朝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是怎么的吗?其有什么特点?揭夏朝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及特点。

夏朝文化:揭夏朝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及特点

    关于夏朝天文历法的发展

    夏代在承袭前人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天文历法有了新的发展与提高。如《左传》所引《夏书》中的“辰不集于房”,就是记录当时发生在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描写了当时还没有认识日食的自然规律的人们鸣鼓奔走的景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又如《竹书纪年》中记载夏桀时“夜中星陨如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录。
    在历法时,我国传统用六十甲子记日的方法,可能夏代已经存在了,如在夏王朝后期的诸王中,胤甲、孔甲和履癸等都是用日干为名。夏代的历法,依据北斗星的旋转确定月份,并把斗柄的正月定为岁首,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天象。孔子说“行夏之时”,《大戴礼记》保存的《夏小正》等,就是流传下来的“夏时”。它虽然不可能是夏代人写的书。但其中却很可能包含着夏代已经积累起来的天象和物侯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夏小正》将一年分为12个月,并依次载明了每月的星象,动植物的生息变化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活动。
    夏代的历法,是中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已知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
    夏朝的天文历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保存了中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夏朝天文历法的特点

    夏代的历法,是中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已知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
    夏朝的天文历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保存了中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本文标题:夏朝文化:揭夏朝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及特点 - 文史百科
本文地址:www.lishi5.com/news/4122.html

相关内容推荐
标签:夏朝文化
文史百科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
热门图文